攝取系列網誌〔T11〕台灣近代建築志事|ARCHISTORYTW |
2021年9月增闢第十三個網誌〔台灣近代建築志事〕
〔台灣近代建築志事〕企圖進行台灣建築紀事與史料整理,近代建築以分期敘事重點呈現,包含相關圖書出版與展演題錄,嘗試以各個主題連結收納時代縮影 。
建築攝取網進入三十年的標竿特集,初步規劃構想逐漸成形,預計稱作 臺灣《建築紀事》400+ A GLANCE OF ARCHISTORYTW 400 PLUS ,即時展開網誌建置集結,逐步完成網誌主頁,全部分項開版,特集網頁完全採活頁式連結

「攝取系列網誌:台灣近代建築志事」是一個專注於整理和記錄台灣近代建築歷史與相關史料的線上平台。這個網誌(編號T11)於2021年9月增設,旨在透過分期敘事的方式,呈現台灣近代建築的演變重點,並收錄相關的圖書出版與展演資訊。
「台灣近代建築」通常指的是受到西方近代建築思潮影響下的建築物。這個時期通常涵蓋從19世紀中後期清朝推動洋務運動開始,到日治時期(1895-1945年)大規模引進西方建築技術與風格,再到戰後引入現代主義風格的過程。
主要發展階段與風格
清治晚期與日治初期(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): 隨著清朝洋務運動和日本殖民統治的開始,台灣開始引進鋼筋混凝土技術。日治時期,日本總督府主導的公共建築大量採用西洋風格,特別是仿巴洛克風格的建築在街區中普及,這些建築結合了巴洛克與台灣本地的特色。
戰後與現代主義(20世紀中後期): 國民政府來台後,台灣建築一度流行中國古典風格,隨後透過美援,國際主流的現代主義風格也逐漸引入,使得台灣建築風格走向多元化。
網誌內容與特色
「台灣近代建築志事」網誌試圖透過各個主題來連結和收納這些時代的縮影,提供一個系統性的平台來記錄台灣建築的發展歷程。它不僅關注建築本身,也涵蓋了建築人及其在歷史脈絡中的角色。
這個網誌是「虹雅建築攝取網」的一部分,該網站致力於整理和推廣台灣建築相關資訊,並且規劃推出「台灣《建築紀事》400+」的特輯,進一步深化對台灣建築史的記錄與呈現。